<thead id="xudex"></thead>
      • 開平市人民政府門戶網(wǎng)站
      •   
        • 搜索
      今天是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歡迎進入開平市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村局!
      您當前的位置: 首頁 > 開平市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村局 > 政策法規(guī) > 規(guī)范性文件
      關于印發(fā)《開平市墾造水田項目后期管護地力培肥技術模式》的通知
      發(fā)布日期:2020-07-23 16:45
      來源:本網(wǎng)
      打印
      【字體: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  關于印發(fā)《開平市墾造水田項目后期管護

        地力培肥技術模式》的通知

      各鎮(zhèn)人民政府、街道辦事處:

      根據(jù)《開平市墾造水田項目后期管護工作方案》(開農(nóng)農(nóng)〔2020〕50號)要求,為推動我市墾造水田項目后期管護地力培肥工作扎實開展,現(xiàn)將《開平市墾造水田項目后期管護地力培肥技術模式》印發(fā)給你們,請各鎮(zhèn)(街)根據(jù)本地實際情況,認真組織實施。

        開平市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村局

        2020年6月30日

        開平市墾造水田項目后期管護地力培肥

        技術模式

      根據(jù)我市墾造水田所處不同區(qū)域,合理安排實施相應的技術模式。水源較為充足的田塊可采用增施商品有機肥、秸稈還田、增施土壤調理劑、種植綠肥等綜合技術模式;水源不足的田塊應以增施有機肥和土壤調理劑為主;部分偏砂或偏粘的田塊則要采取摻泥入砂或摻砂入泥方法,調整砂、壤比例。具體技術模式如下:

      一、增施有機肥

      水稻的有機肥施用量推薦每年每畝1000~2000千克。施用注意事項及施用方法如下:

      1)配合施用。商品有機肥的長效性不能代替化學肥料的速效性,要根據(jù)不同作物和土壤,再配合尿素、配方肥等施用,才能取得最佳效果。

      (2)施足底肥。商品有機肥施用方法一般以做基(底)肥使用為主,在水稻栽種前將肥料均勻撒施,耕翻入土。要根據(jù)水稻田間實際情況確定商品有機肥的每畝施用量。

      (3)澆足水分。商品有機肥做追肥使用時,要及時澆足水分。

      (4)適當施用。商品有機肥在高溫季節(jié)使用時,要注意適當減少施用量,防止發(fā)生燒苗現(xiàn)象。

      二、秸稈還田

      在秸稈還田方式上,平原區(qū)普遍實行稻稈機械翻壓還田,丘陵山區(qū)以留高禾頭還田為主,種植蔬菜、薯類等作物主產(chǎn)區(qū)通過稻稈覆蓋作物還田。

      1.機械切碎稻稈+腐熟劑還田模式。主要做法是選用切碎稻稈功能較強的收割機收割早稻,將切碎的稻稈均勻平鋪田面,然后撒施秸稈腐熟劑,灌水7~10厘米,漚田10天左右,再用旋耕耙辦田插(拋)秧。該模式適宜機收方便、水源充足的雙季稻種植區(qū)推廣應用。

      2.稻稈留高禾頭+腐熟劑還田模式。工序為:留高禾頭約30~40厘米→灌水至水深10厘米以上→加腐熟劑→約20天后,用拖拉機翻壓。該模式方法簡單,操作方便,成本低,適用于早稻收割后。

      3.稻稈平鋪腐熟直接還田模式。早稻收割后,將稻稈均勻鋪于稻田,每畝施用碳銨15千克、秸稈腐熟劑2千克均勻淋灑于稻稈上,用機械磙壓稻稈,使稻稈不至浮起來。蓄水7~10厘米,田水浸透稻稈。浸漚14天左右即可耕耙。該模式適宜范圍較廣。

      4.稻稈覆蓋作物。水稻收割后,將稻稈移送到菜地、薯地、花生地,均勻鋪在畦上,將秸稈腐熟劑2千克兌水,混勻,然后均勻淋灑于稻稈上,利用夏季高溫、高濕的天氣,加速稻稈腐爛。

      5.玉米秸稈田間堆漚模式

      (1)每1000千克秸稈用腐稈劑2千克,并加8~10千克尿素或20千克碳銨以調節(jié)碳氮比。

      (2)將秸稈切段堆漚,按15~20厘米厚為一層進行堆疊,逐層潑入腐稈劑加氮肥的水液,堆夠約10層后加蓋黑膜或糊上泥漿。

      (3)堆漚濕度以60%左右為準(捏之手濕,指縫見有水擠出),秸稈過干可先浸水。

      (4)堆漚時混入5%~10%的生泥,效果更佳。

      (5)堆漚期間翻堆1~2次,可加速均勻腐熟。若見水分不足應加水。

      (6)夏季堆漚15~25天可腐熟,冬季要保溫堆漚。

      三、綠肥種植

      綠肥種植模式主要有:紫云英種植和綠肥混播。

      1.紫云英種植。冬季水源充足地塊可推行種植紫云英,技術方法如下:

      1)種子處理

      催芽。選擇適合開平當?shù)胤N植的紫云英品種,播種前進行曬種、擦(碾)種、浸種等種子處理。曬種,可激活種子內(nèi)酶的活性,提高種子發(fā)芽率,一般曬半天即可;擦(碾)種,可擦(碾)去種子表面的蠟質層,使種子易于吸水,可用粗沙混種子,用手抓握使種子和沙互相摩擦,或用碾米機輕碾,使種子表皮光滑;浸種,可加速種皮軟化,促進種子萌發(fā),使出苗快而齊,浸水12~24小時即可撈起,晾干后進行催芽。此外,有菌核病的田塊要用比重為1.05~1.09的鹽水選種。把晾干的種子堆放催芽,堆放過程中翻動1次。

      拌種。施用根瘤菌肥料是栽培紫云英成敗的關鍵指標之一,也是提高其產(chǎn)量效措施。接種方法以拌種的效果較好,拌種時用米糊、泥漿等作黏著劑,使菌劑黏附在種子表面,可提高菌肥的增產(chǎn)效果。種子催芽至露白時拌根瘤菌,用冷稀飯湯混菌種后拌種,每畝田塊可用紫云英根瘤菌菌種200~300克,拌紫云英種子1.5~2千克。

      (2)播種

      紫云英喜涼爽氣候,可在水稻齊穗期(收獲前20天左右)播種,每畝播1.5~2千克。播種前開好三溝,排水曬田3~5天,然后灌淺水,翌日排水播種。播種時田塊要保持濕潤,切忌過干或漬水;保持適宜的土壤水分,使水氣協(xié)調,是保證紫云英全苗和豐產(chǎn)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播種前,稻底套播的田塊要先開好溝,并進行曬田,曬田以人立有腳印但不陷足為宜。除開好圍溝外,一般每隔10~15米開1條直溝,并與圍溝相連。  

      翻耕播種或旱作田套播的田塊,播種后要溝灌,讓土壤吸足水分,以利于發(fā)芽、扎根,沒有灌水條件的田塊,播后可把種子淺耙入土,并搶雨前或雨后播種。稻田套播的田塊,播前需先灌入能保持2天的淺水層。稻底套播的田塊,播后要灌入能保持2天的淺水層。

      3)田間管理

      抗旱防漬保全苗。播種后遇干早天氣,要灌1次跑馬水,保持田間濕潤。立春后及時清溝,降低田間地下水位,促進紫云英根系生長。

      冬前追施提苗肥。一般紫云英出苗后,每畝用稀薄糞水250~300千克,結合抗早澆施,以充分利用冬前溫光條件,加速幼苗生長。

      施好臘肥防凍害。在12月上中旬,每畝施土雜肥400~500千克加過磷酸鈣25~30千克或氯化鉀5千克,以增強紫云英的抗寒能力,減輕凍害。

      追施春肥促春發(fā)。春肥施用時間在2月底至3月初,每畝施尿素2.5~3千克、氯化鉀3~4千克、草木灰100~200千克,同時要補施硼、翎等微量元素肥料。微量元素肥以葉面噴施的效果較好,噴施濃度為硼砂0.1%~0.15%溶液,鉬酸銨0.05%溶液,在3月中下旬噴施。

      (4)病蟲害防治  

      紫云英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。在生長期間(特別是留種田)如發(fā)現(xiàn)白粉病,可用多菌靈或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防治,也可用0.4波美度石硫合劑噴霧防治。主要蟲害有蚜蟲、薊馬、潛葉蠅等,可每畝用吡蟲琳10~20克或90%敵百蟲150克加水30~50千克噴霧防治,也可用40%樂果乳劑1000~1500倍液噴霧防治。留種田在盛花期還要注意防止薊馬為害,以提高結莢率。

      (5)適時翻耕埋青與收獲種子

      紫云英結莢初期,鮮草產(chǎn)量高,植株柔嫩多汁,埋青后腐解快、肥效好,因此,以初英期翻耕埋青為好。埋青時每畝施石灰30~40千克,以促進紫云英充分腐爛、腐熟,同時還可中和酸性。留種的紫云英田塊,當種莢大部分成熟后要及時收獲,若過遲采收則種子過熟,會引起后代早花。即種性退化,且豆莢易爆裂,使種子脫落。收種要選擇晴天進行,宜在早上露水未干時收獲,一般可整株砍割,卷成一堆,運回曬場曬干脫粒。

      2.綠肥混播。可以用紫云英+油菜混播。種植時以紫云英為主,混播黃花蠟油菜。紫云英畝播種量0.6公斤,油菜0.1公斤。能使綠肥畝鮮草產(chǎn)量達2500公斤,可為農(nóng)田提供大量有機肥。

      四、施用土壤調理劑

      使用土壤調理劑作基肥,在辦田時施入土壤,每畝推薦使用量80~100千克。使用注意事項如下:

      (1)確定土壤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惡化的情況。在作物種植過程中,生長出現(xiàn)問題并不一定代表土壤已經(jīng)惡化。了解和判斷土壤是否變酸或變減,需通過正規(guī)的檢測部門對土壤進行檢測。當檢測結果不適宜相應作物生長的時候,應使用相應的土壤調理劑進行適當?shù)恼{理,將土壤各項指標恢復到正常的范圍內(nèi)。而土壤已經(jīng)明顯表現(xiàn)出紅白霜、板結的情況時,說明土壤惡化問題嚴重,此時應立即使用土壤調理劑進行調整。

      (2)不能長期依賴使用,避免調節(jié)過度。土壤調理劑的主要作用是改良土壤的偏酸、偏堿、鹽漬化以及板結狀態(tài),因此不能長期使用,否則會導致過度矯正而更不利于作物生長。土壤調理劑應根據(jù)不同的pH值使用不同的數(shù)量及次數(shù)。

      (3)正確把握土壤調理劑的使用量和施用方法。土壤調理劑的施用量,需要根據(jù)不同的土質類型和pH值的大小來掌握正確的用量。對于土塊板結、粘性大、水肥分布不均、耕作層較淺的土壤,每年使用2次,以后逐年減少用量直至不施。在使用時要正確掌握用量,用量過低難以達到改良效果;用量過高或施用次數(shù)過多,則會造成浪費,甚至適得其反。使用方法上,要以撒施為主,使用時可結合有機肥和復合肥做基肥使用,也可生長期使用。大田耕地前均勻撒施,翻耕入土,耕地后2~3天播種為宜。

      (4)實施配套措施,土壤出現(xiàn)問題以后要合理使用土壤調理劑,使土壤快速脫離不健康狀態(tài),恢復土壤良好功能。適合各種作物的正常生長環(huán)境之需要。同時日常栽培應注意合理使用各類生理性肥料和適宜的灌溉水,避免再次加重土壤惡化。

      五、偏砂或偏粘土壤改良

      要徹底改良偏砂或偏粘土壤的辦法是改變其砂、壤比例,砂土入泥,粘土入砂。對質地偏砂的田,可采用客土或噴泥機入泥,一般客土或噴泥漿厚度2~3厘米;在砂土要入泥而無泥源,粘土要入砂而無砂源的情況下,可通過增施有機肥、合理輪作來改良。含有豐富有機質的塘泥、河涌泥(各項環(huán)境指標應符合(GB-15618)標準要求),不但可以改良砂土田,而且對粘土田也有改良作用。

      相關附件:

       
      聯(lián)系我們 網(wǎng)站幫助 網(wǎng)站地圖 服務申明
       版權所有:開平市人民政府    主辦:開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 
      備案編號: 粵ICP備05079694號  網(wǎng)站標識碼:4407830003  粵公網(wǎng)安備; 44078302000116
      開平市政府網(wǎng)公眾號
      開平發(fā)布政務微博
     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美腿控,日韩人妻无码一区2区3区里沙,亚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,人妻av综合网

          <thead id="xudex"></thead>